2023-12-21

来源:贝博app体育网页版    发布时间:2023-12-27 06:03:00

  12月20日,省政府网站发布《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规划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,明确了珠江口西岸都市圈(以下简称“珠西都市圈”)范围,包括珠海、中山、江门、阳江四市所辖行政区域,土地面积约2.1万平方公里,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1.3万亿元,非流动人口1435.3万人。2022年珠西都市圈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约2228.95亿元,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约48%。

  《规划》指出,要坚持统筹布局、协调共进,创新驱动、产业共建,均衡普惠、民生共享,生态优先、绿色共保,开放发展、合作共赢等原则,努力将珠西都市圈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增长极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、新时代高水平开放合作新高地、宜居宜业宜游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区域。到2030年,珠西都市圈协调有序的发展格局基本成熟,经济总实力明显地增强,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大幅度提高,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初步消除,非流动人口城镇化率达80%左右,基本建成城市功能互补、要素流动有序、产业分工协调、交通往来顺畅、公共服务均衡分布、环境和谐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圈。规划期为2023—2030年,展望至2035年。

  《规划》强调,要以区域协调、功能互补、辐射拓展为导向,以珠海为核心,以中山、江门、阳江为增长极,构建“一核三极、两圈四轴”的都市圈总体发展格局,实现核心引领、轴带支撑、圈层拓展。

  其中,江门重要增长极将发挥江门交通区位和侨乡优势,快速推进江门国家高新区、大广海湾经济区、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、大型产业集聚区等建设,逐步提升高端装备制造和新一代电子信息、先进材料、能源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水平,建设以铁路功能为主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、世界级轨道交通产业基地、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窗口、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,打造成为珠江口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。

  两圈是指以珠海为中心的紧密合作圈和协同发展圈。紧密合作圈主要覆盖珠海、中山以及江门城区、鹤山、台山、开平、恩平等区域。重点聚焦科学技术创新、先进制造、现代服务、文化旅游等核心功能,提升城市品质和国际化水平,加强跨界地区协调合作,推动设施衔接、产业协同、空间融合、环境共保,促进产业、生态、公共服务、文化旅游等一体化发展,提升珠中江同城化发展水平。协同发展圈则主要覆盖阳江等区域,为紧密合作圈提供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和更大规模的产业空间,提升珠中江阳协同发展水平。

  四轴则为“两横两纵”发展轴,包括创新集聚发展轴、沿海经济发展轴、中(山)江(门)阳(江)至深圳发展轴、阳江至云(浮)广(州)发展轴。创新集聚发展轴、沿海经济发展轴、中(山)江(门)阳(江)至深圳发展轴均涉及江门。

  其中,创新集聚发展轴以珠海为核心,向西依托珠海至肇庆高铁、广佛江珠城际等通道,串联江门城区和鹤山,促进与广佛肇之间的产业联动和功能衔接;形成以高新技术、科教研发、健康医药、商务商贸等功能为主的“Y”型创新集聚发展轴。

  沿海经济发展轴将依托港珠澳大桥、深珠城际(伶仃洋通道)、黄茅海跨海通道、西部沿海高速等通道,加强珠海、江门、阳江沿海港产城资源统筹与合作发展,向东承接香港、深圳外溢的城市功能和产业转移,向西辐射带动粤西发展,形成以高端城市服务、滨海旅游、先进制造等功能为主的沿海经济发展轴。

  中(山)江(门)阳(江)至深圳发展轴则依托深中通道、深茂铁路、中开高速等通道,加强中山、江门、阳江之间的联动,向东承接深圳都市圈的城市功能和产业辐射,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试点建设,向西拓展与湛茂都市圈的协作。

  《规划》为珠西都市圈下一步重点推进的主要任务“划重点”:加快基础设施相互连通、协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、推进市场一体化、共建共享优质生活圈、共筑文化发展高地、共保共治优美生态环境、全方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、提升区域合作开放水平等,覆盖面广。

  加快基础设施相互连通方面,将以增强都市圈基础设施连接性贯通性为重点,以推动一体化规划建设管护为抓手,形成对外高效联通、内部有机衔接的多层次综合交通网络,提升能源、水资源、信息和综合防灾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相互连通水平,增强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支撑能力。

  协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方面,将依托都市圈陆海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,强化都市圈产业分工协作和产业链配套,快速推进多种形式的跨界产业合作,激发产业转型升级新动能,形成陆海统筹、协同发展、合作共赢的现代产业体系。

  推进市场一体化方面,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,逐步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,清除市场壁垒,营造规则统一开放、标准互认、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环境。

  共建共享优质生活圈方面,将以“均衡普惠、整体提升”为导向,着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,构建更高品质、高质量、多层次、可持续的公共服务体系,持续提高都市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。

  共筑文化发展高地方面,将发掘弘扬区域侨乡文化、海丝文化、香山文化等优良历史传统文化,推动文化传承创新,提升都市圈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。

  共保共治优美生态环境方面,将衔接区域“三线一单”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,共同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,共建一体化生态安全格局,统筹区域内山水林田湖草海生态系统治理和综合开发,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,强化生态网络共建和环境联防联治,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空间。

  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方面,将全方面实施“百县千镇万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程”,以都市圈为空间载体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,推动城乡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发展,缩小都市圈内部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,加快构筑功能衔接、空间融合、均衡发展的都市圈城乡体系,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城乡一体化发展。

  提升区域合作开放水平方面,将坚持开放发展理念,携手港澳与周边都市圈深入参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深化开放合作,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,塑造开放新优势,在更大范围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和效率,构建全方位区域合作开放格局。

  规划实施保障方面,《规划》强调要推进都市圈紧密合作,加快构建都市圈协商合作、政策协同、规划协调、监督评估等机制,确保都市圈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顺利实现。

上一篇: 三轴、四轴工业机器人更符合我国制造业需要
下一篇: 京津冀协同开展明晰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

推荐阅读